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1
0
自我挑戰組

簽章戰略!從需求到上線,PM 也懂的電子簽章技術與專案實戰系列 第 21

「這個我們不會用」:電子簽名系統導入期的教育訓練與使用者手冊撰寫心法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經歷了需求訪談、設計、系統開發與測試,專案終於要上線了。系統功能穩定、流程設計流暢,身為 PM 的你滿心期待能為客戶團隊解決問題並協助達到效率提升。
但當你去業務拜訪時,卻偶然聽到使用者小聲聊天說:「那個新的簽名系統看起來好麻煩,我還是比較習慣直接用紙本蓋章、寄快遞。」

這句話,無疑是所有 PM 最不希望聽到的話之一,也是專案中最常影響成敗的因素。它就是人性對於改變的本能抗拒。


改變不是一次推動,而是一段陪伴

如同上面的故事,在系統導入的專案中,最常遇到的不是功能做不出來,而是使用者不想用。畢竟決策者跟使用者往往是不同人。

這種抗拒是來自於:

  • 對新事物的不信任
  • 對學不會的焦慮
  • 對改變工作習慣的不適

面對這種狀況,PM 的角色便不再是任務管理者,而是協助改變的陪跑員。我們不是只單站在終點揮手、大喊,而是願意陪使用者一起邊跑邊休息、跌倒時扶他起來並且解釋問題點的人。
下面就來說說,我自己遇到這種狀況的習慣作法。


1. 先講「為什麼」,而不是「怎麼用」

如果在教育訓練時,劈頭就進入功能介紹,很多人馬上就恍神了。我的習慣是一開始會先用「他們聽得懂的語言」,去解釋為什麼這系統會讓他們工作更輕鬆省力。

例如像這樣舉個實際的例子,讓他們有帶入感:
「大家現在是不是為了簽一份合約,要來回跑很多處室、找到經理或需要簽名的人,還有可能遇到要找的人請假、或是文件一直被壓在他那邊的狀況。好不容易簽完名,還要整理、掃描或 key-in。我們今天要導入的這個電子簽署流程,就是要來解決這些問題,讓你可以坐著就把文件跑完。」
「也就是說,我們今天不是要多學一個東西,而是以後遇到簽名文件時候,都可以少做五件事。」

先讓使用者理解原因,讓他們認同,他們才會願意學習改變。

2. 降低學習門檻

以下是我在撰寫操作手冊或功能教育訓練簡報時常用的幾個作法:

  • 圖多字少,精簡步驟
    與其寫一堆字,不如放上幾張截圖,加上少量文字說明;讓使用者實際看到畫面,更能連結到實際操作的狀態。
  • FAQ 放最前面
    大家來上課時一定心裡早就有很多問題,所以我習慣在最開始就會整理出一些最常見或最常被問的問題,在開始前先解答,來安定使用者的情緒。
  • 用使用者會問的問題來設計
    用「使用者情境」來分類教學段落,而不是系統功能邏輯,例如:
    • 要寄出一份合約的操作流程
    • 怎麼確認對方簽了沒
    • 簽錯要重簽時怎麼辦
    • 文件簽完要作廢該怎樣操作

3. 找到願意嘗試的人,讓他成為你的盟友

使用者當中一定會有幾個心態開放、學得快的人,可以嘗試去找出他們,讓他們成為用戶端的「超級使用者」。這些人比我們這種外來的 PM 更了解他們的內部文化,更能知道實際的使用情境以及可能卡關的地方。
所以觀察到有這種角色時,我通常會做這些事:

  • 在教育訓練後私下多問一句:「還有沒有地方覺得卡卡或疑問的?」
  • 請他觀察有誰比較排斥,可能的話也進行協助。如果他們能私下溝通,通常會比我自己發聲來的有效。

一般來說,專案完成的定義會是指交付驗收然後上線;但我其實最怕看到的,是使用者在導入完成後幾乎沒在使用。因此,我通常會關注後續的使用者採納率 (Adoption Rate),去當成我自己心目中衡量專案是否真正成功的 KPI。

關於專案中人的討論,就先到這底告一段落。明天,我們一起來做個第三週總結回顧 (雖然因為分配的關係,這週多一天哈哈),讓我們將一個專案從誕生到使用者上手的歷程來做個總結。


上一篇
電子簽章應用場景(二):金融業的挑戰,從保險要保書到信貸申請的無紙化
下一篇
Week 3 Recap : An End-to-End Framework for E-Signature Projects
系列文
簽章戰略!從需求到上線,PM 也懂的電子簽章技術與專案實戰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